《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伦理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Ethics
学 分: 2
适用对象:工程领域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素质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领域知识
一、课程建设必要性
工程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工程实践引发了各种伦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伦理意识和伦理判断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造就、重塑和提升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伦理敏感性和伦理判断能力,掌握具体工程领域的伦理规范要求,提高学生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在伦理两难和伦理困境中寻求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实践智慧,立足现在,撒播一种“诗与远方”的情怀。
本课程适用于工程领域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相关工程领域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人员等。
该课程前期已收集了大量的案例,并对相应的案例进行深入的伦理分析,对开课后的案例教学有极大帮助。
综上,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工程技术对社会的双刃剑意义,认识技术风险;
2.熟知常见的工程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技巧;
3.认同工程师的职业责任,接受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社会热点分析、工程师采访、自选案例公开讨论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小组讨论、小组项目展示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采用考试方式,结合出勤、课堂表现、报告独立性等加以综合评定;期末开卷考试50%+平时作业(20%)+重点案例讨论(3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Engineering Ethics: Concepts and Cases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Charles E. Harris, Michael S. Pritchard, Michael Jerome Rabins,Cengage Learning,2009
《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第3版)》,查尔斯·E·哈里斯,迈克尔·S·普里查德,迈克尔·J·雷宾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06年4月1日)
《工程伦理学概论》,李世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 (2008年11月1日)